8月20日,朱(钅容)基总理委托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,对因抗洪劳累过度、心脏病突发而晕倒在大堤上的岳阳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罗典苏表示慰问,并号召所有的党员、领导干部都要像罗典苏同志那样,身先士卒,给群众做出榜样。此前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书记处书记、中宣部部长丁关根通过湖南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长文选德,向罗典苏同志及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致意,并号召全国思想宣传工作者向他学习。
罗典苏的事迹在洞庭湖千里抗洪前线激起强烈反响。记者熟悉罗典苏,遂向他提出要去采访。罗典苏说:“采访就免了吧,我的事很平常,不值得宣扬。病好后我还要上麻塘大堤,到时候再见。”
在岳阳市委宣传部,翻开罗典苏1997年的述职报告,其中写着基本宗旨:“事业重于山,名利淡于水,群众系于心。”
“罗部长是我们的榜样。”岳阳县政协主席、麻塘垸防汛指挥部指挥长、与罗典苏并肩战斗30多天的胡耀宗,在麻塘大堤上向记者讲述起罗典苏抗洪的故事。
今年夏天,洪魔再次将洞庭湖推到危险的境地。7月15日,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罗典苏,行李一放,就按照市委的分工,赶赴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岳阳县。
12公里长的岳阳县麻塘大堤,不仅是岳阳县人民的生命堤,还是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的屏障。它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,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焦点。7月8日,朱基、温家宝同志亲临视察,嘱托守堤军民:“希望你们尽心尽力保住大堤,确保京广线畅通。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、省长杨正午也频频督战。市委派驻岳阳县前线的指挥员罗典苏与岳阳县委、县政府领导坐镇麻塘,率领军民一次又一次与洪魔展开了生死决战。
7月28日傍晚,暴雨倾盆。麻塘大堤出现70多米长的裂缝。已熬了四个通宵的罗典苏立即率县乡干部直奔险段,指挥军民内筑平台,外打抱围,奋战8小时,保住了大堤。
8月3日晚,麻塘大堤南闸2+500米地段出现管涌,北闸9+500米处堤面裂缝90多米,大堤随时可能坍塌。罗典苏等市、县领导从容指挥,坚守在最危险地段。凌晨3时,险情终于排除。已有5昼夜未合眼的罗典苏回指挥部稍微打了个盹,又爬起来上堤查险。他打着手电筒,用手拨开草丛,一段一段仔细查看。在晚间和凌晨查险已成惯例,他知道此时人最疲劳,最易松懈,是领导干部需要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。
为强化查险处险意识,他不止一次用“99+1=0”这个特殊的公式来阐明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的道理。他说,99次认真,99次成功,但有1次不慎,1次失误,就可能前功尽弃,堤毁人亡。他要求大家克服厌战情绪,与洪魔打持久战。他说:“要死保大堤,没有铁的心肠、铁的纪律、铁的手段是不行的。”他约法三章:一,领导干部要坚守大堤,严防死守,擅自脱岗离岗者,开除党籍和撤销职务。二,重点险段24小时值班巡查,发现空岗现象,追究堤段负责人责任,是干部的开除公职,是群众处以重罚。三,作战纪律,任何人不得违背。
8月15日夜,麻塘、中洲垸风急浪高,形势险恶,湖面刮起7级大风,位于风口的堤段被数米高的巨浪打得出现4000多米的纵向裂缝和浪坑。罗典苏与其他领导一起冒着掀过头顶的巨浪沿堤查看险情,组织敢死队紧急抢险,苦战了两天两夜。17日上午,有人劝他:“今天上午就休息一下吧。”罗典苏坚决地说:“不行!19日长江第6次洪峰经过岳阳,麻塘大堤最容易出险的是11+400米的地方,必须打桩加固。形势这么严峻,我怎能休息?”
罗典苏来到11+400米处,看到正在打桩的民工显得十分疲倦,进度缓慢,十分焦急。他将8月19日即将来临的汛情向群众通报后,自己走上前抡起一把大锤,咚咚咚打起桩来。
领导的行动犹如无声的命令。在他的带动下,副县长李金、县政府办刘传忠等人也纷纷加入打桩的行列,工地上掀起了打桩竞赛的热潮。
罗典苏打完5根桩后,已是汗流浃背,气喘吁吁。看到不远处几个人在用一个重约40公斤的大锤吃力地打一个大桩时,他又加入进去。他说:“来,我们啃掉这个硬骨头。”他带头喊起劳动号子,一共夯了50多锤,终于将大桩打到位。罗典苏坐在堤坡上,精疲力竭,额上冒着豆大的汗珠。忽然他对一位工作人员说:“我有点不舒服,快拿点药来……”话音未落,他便歪倒在大堤上,不省人事。
经过6小时抢救,苏醒过来的他,讲的第一句话是:“11+400米的桩打完没有?0+500米的管涌堵住了吗?”
岳阳市二医院副院长聂岳华告诉记者:罗典苏是因劳累过度、长时间未休息、心绞痛、心肌缺血引起的晕厥,十分危险。经过抢救,虽已脱离危险,但病情仍不稳定,需要安静治疗(见图。新华社记者刘敏摄)。
罗典苏在岳阳当过七年县长、书记,1995年、1996年他都担任岳阳县抗洪抢险总指挥。多年的防汛抗洪实践经验,使他懂得科学除险的重要性。
他经常与技术人员在大堤现场研究科学除险方法。灌浆堵漏,打抱围,筑平台,开挖导浸沟,这些科学方法,都在麻塘大堤、中洲大堤得到创造性运用。他告诫干部,查险工作越仔细,险情发现得越早,处险措施越科学,越稳妥,大堤就越安全。每逢发现重大险情,他总是与水利专家一道协商切磋。原先治管涌的办法是直接灌水泥浆,流失浪费大,且过不了多久又恢复原状。怎样才能根治管涌呢?他组织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议,开展攻关。经过多次试验,采用大米和水泥灌浆的新方法,使麻塘大堤27处管涌得到根治。这种方法施工,对大堤震动小,且造价低,堵漏固堤十分可靠。前来视察的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听到介绍后,提出在全国推广。
“仰不负党,俯不愧民。”岳阳市委宣传部李坚介绍了罗典苏的另一句座右铭。
罗典苏将安危置之度外,对抗洪群众又关爱备至。
8月3日凌晨4时,罗典苏查险回来,刚躺下休息,听到有人呼叫:“救命啊!”他急速爬起,一个箭步冲出指挥部。只见一位脸色苍白的青年躺在指挥部草坪上。那青年是麻塘镇万龙村农民邓胜军,在堤脚查险时,不慎被毒蛇咬伤。此时,伤口已变成紫色,凸起像只馒头,生命垂危。罗典苏见状,一边赶紧用胶鞋带紧紧绑住伤员的腿,防止毒液扩散,一边安排司机火速将伤员送往县人民医院抢救。后来,他又自带500元钱去看望邓胜军。
在这段日子里,几位农民相继在抢险中受伤。罗典苏总是不顾疲劳,步行几公里前去慰问。受伤农民十分感动,病情好转后立刻返回一线。
罗典苏所在的防汛指挥部生活本来很艰苦,他还两次严肃地告诉管伙食的同志要降低生活标准。有的人不理解,罗典苏便说:“防汛钱物消耗很大,受灾群众急盼望救援,我们当干部的省一口,老百姓就多一口。”
罗典苏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难怪他乘坐的沾满泥土的防汛车上,两次被群众用手指写上“救命车”3个字。
他当县委书记时,将联系点麻塘垸洞庭村变成了全县首富村。当麻塘垸的老百姓得知他因劳累而住院时,无不十分心疼。几位老人带着老母鸡、鸡蛋步行十多公里到医院看望。因医务人员挡驾,他们只能隔窗看望,一个个泪流满面,泣不成声,一个个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。
21日下午,记者在病室门外,也不断看到有人前来探望。人群中,有个叫张庭来的,是罗典苏20多年前在岳阳磷肥厂当技术员时的徒弟。他至今忘不了师傅的言传身教。他说:“每次检修高炉,罗师傅总是带头干最艰苦最危险的活。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。”
8月17日,湖南省委领导王茂林、储波、文选德、李贻衡来医院看望罗典苏。
湖南省委宣传部和岳阳市委日前作出决定,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罗典苏同志学习,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。
罗典苏,又一个值得共产党员骄傲的名字。